成都地铁鞋面“偷拍”事件引舆论轰动
来源:
环球周报
日期:2025-09-17 16:21:44
点击:6963
属于:中国
回顾成都地铁鞋面“偷拍”案 一桩没有赢家的纠纷
在2023年6月11日,在成都地铁1号线的车厢里,罗女士和曾女士发现位于同车厢的何先生鞋面有闪光点(其实是鞋面反光),引起两人的警觉,两人怀疑何先生的鞋面有摄像头,三人因此发生争执,正在巡逻车厢的地铁安保也走近询问情况。期间何先生也配合脱鞋自证清白。
夜间11点多时,民警与三人一起前往警务室,民警检查何先生的鞋子后,确认鞋子没有摄像设备,只是一场误会。两位女士当时进入警务室向何先生道歉,但何先生拒不接受。两人提议替何先生承担交通费用,但何先生也没接受。
次日何先生将事件发布到网络上,表示“自己当天被要求靠墙站立引来大量围观,两名女子已确认没被偷拍也没诚恳道歉”,称自己感到极大侮辱。
后来何先生对罗女士、曾女士以及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提起诉讼,要求两位女士与地铁运营公司刊登道歉,连续十日在涉事地铁站宣读道歉声明,并赔偿经济损失及精神损失合共50000元人民币。
在二审调解间,罗女士与曾女士在2024年5月30日在媒体公开发布《事件情况说明》,表示对2023年6月11日误会何先生偷拍一事深表歉意。在二审庭审期间,两人也主动起立向何先生鞠躬道歉。
据了解,法院一审和二审均认为:虽然两位女士行为有差错,但主观恶意不强,事后也多次道歉,因此驳回何先生的要求,在判词中也点明这是一场“双输”的纠纷。
为何舆论更倾向共情“追风小叶”?
从法律和事实层面看,司法机关厘清了是非曲直,处理得当。罗女士和曾女士确认是误会后,也没胡搅蛮缠而是道歉且主动提出赔偿。何先生追求清白和名誉修复也是合理且合法的维权行动。
为何大部分网友选择跟“追风小叶”共情,并非两位女士罪大恶极,也不是法官判决不公道,而是表达自己的担忧,比起担心自己被“偷拍”,绝大部分公众其实更担心自己陷入“有口难辨”,如何证明自己没干的困境。
这次网络论战早已超越“偷拍”事件本身的是非曲直,而是承载了许多网友对部分社会事件的不满和担忧。
网友们见过大量类似的剧情,首先是小作文控诉,然后是全网声讨,后来剧情反转当事人道歉,但造成的伤害已经不可逆。另外网友们也看过不少关于执法人员或司法人员和稀泥的故事。因此大量网友将自身代入“被无端指控”的情景里,许多人担心即使自己跟何先生一样清白,在调解时可能会遇到“各打五十大板”或“劝你大度一点”的情况。
此次网络论战中,“追风小叶”已经不是何先生这一个人,而是每一个有可能被“先指控再说”和被“和稀泥”的普通人。而两位女士也不再是她们自己,而是被投射成所有“先指控再说”和“随意使用道德武器”的个体。
这起事件成为承载广大公众焦虑的“出气筒”,何先生、两位女士和办案法官也不幸成了“背锅侠”。
责任编辑 曹航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