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网站首页
波兰
中国
国际
经济
港澳台
名人访谈
文化旅游
福建侨报
中俄专栏
视频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
>>
查看详情
中国
百岁老兵的军礼:一位远征军战士的家国春秋
来源:
环球周报
日期:
2025-09-28 17:09:44
点击:
7083
属于:
中国
9
月
27
日上午,广西融安县长安镇解放街
338
号的青瓦屋檐下,桂香正浓。记者跟随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柳州团队的脚步,轻轻叩响了
101
岁老兵余忠的家门。
“爷爷,我们又来看您啦!”门刚推开,志愿者们便熟稔地唤着。老人扶着门框缓缓起身,布满皱纹的眼角漾开笑意。待他被搀至客厅坐定,志愿者、柳州民革成员申立新举起手机,屏幕里立刻柳州志愿者团队的其他成员,包括远在加拿大的卢老师、麦克等人的笑脸
----
“余爷爷,中秋快乐!”“余爷爷,生日快乐!”“想您嘞!”
101
岁的余忠凝视着屏幕,干瘦的右手突然抬起,五指并拢,手臂与眉齐平。这个跨越山海的标准军礼,让视频两端的人都红了眼眶。
从书生到远征军:战火中的青春刻度
柳州关爱团队与余忠相伴十余载,对他的故事早已烂熟于心。
1942
年春,
18
岁的柳州青年余忠在征兵处写下姓名时,或许未曾想到,这一笔会划开他一生的烽火征程。从文弱书生到铁血军人,两年锤炼让他褪去了青涩。
1944
年,他因表现优异被选入驾教
1
团,赴贵州墨冲学习汽车驾驶。四个月后,部队编入中国远征军序列,他登上了飞往印度的运输机。
“引擎声震得耳朵生疼,落地时盟军吉普车已在等候。”余忠记得,美国人教他开大卡车,仅四周的特训,他便成了合格的驾驶兵。彼时,缅北滇西战役正进入白热化,八莫战斗是扭转战局的关键
---
日军占据八莫公路,企图切断我军补给线,余忠所在的汽车一团一营二连三排,成了“生命线守护者”。
车轮上的生死线:
20
天没下车的坚守
1944
年
12
月的八莫,成了余忠记忆里最灼烫的烙印。
"
连续
20
多天作战,最紧时三天三夜没下车,饿了啃干粮,困了趴在方向盘打盹。“最险的一次,车队在开阔地遭日军飞机俯冲轰炸。炸弹像下饺子,离卡车
40
米处炸开,尘土碎石劈头盖脸砸过来,挡风玻璃全糊住了。”他凭本能猛踩油门,方向盘震得发麻,耳边是炮弹呼啸与高射炮轰鸣,直到盟军战机驱散敌机。
1945
年
3
月,缅北滇西战役胜利的消息传来时,余忠正在检修卡车。
6
月归国途中,中缅、中印公路满是弹坑,
20
多天颠簸里,车窗外尽是断壁残垣。“满目疮痍啊,战争太残酷。”抵昆明后,他本已做好开赴菲律宾的准备,却在
8
月
15
日等来了日本投降的电波。
此后,这位在异国流过血的老兵悄然归乡。从柳州到融安,他酿酒、开车、修车……靠双手拉扯大七个子女,却绝口不提当年的烽火。直到
10
年前,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纪念章
"
送到家中,这段尘封的往事才重见天日。
三次军礼,一生赤诚
这天,志愿者们带来了广西爱心企业的中秋礼包和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广西壹方慈善基金会、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等三家机构的慰问金,还有关爱抗战老兵柳州志愿者团队亲手做的生日贺卡。“余爷爷,祝您
101
岁生日快乐!”接过红包与祝福,老人一时说不出话,缓缓举起右手
-----
又一个军礼。笑声里,杨姐递上生日蛋糕,烛光中,《生日快乐》歌声响起,老人又一次抬手敬礼。
"
今年
9
月
3
日,老爷子在直播里看阅兵。
"
志愿者回忆,当护旗方队走过,老人挺直腰板,目光灼灼:“中国有能力保卫和平了。”阅兵结束,他敬了个略抖却庄重的礼:“我们当年的血,没白流。”
这是百岁抗战老兵军礼:视频连线的军礼是对志愿者的思念;接慰问品的军礼,是对当下的珍视;看阅兵的军礼,是对家国的告慰。
当他为生日蛋糕再次抬手,这个跨越世纪的军礼,早已超越了仪式本身
----
这是一个老兵对信仰的坚守,是一个民族对英雄的铭记,更是一代人用热血换来的和平宣言。
临别时,余忠攥着志愿者的手不肯放。窗外的桂树沙沙作响,仿佛在应和他的心跳。百年岁月在他脸上刻下沟壑,却从未磨去那抹军礼的温度:那是属于远征军的勋章,是属于中国人的底气。
记者
老付
责任编辑
莫家富
上一中国:
淄博机械臂打破国际垄断 树立“中国智造”新标杆
下一中国:
双节同庆“艺”起嗨!柳州“玩童”真的牛
友情链接
中国网
中国日报
中国政府网
腾讯新闻
中国新闻网
搜狗
新浪
百度
好搜
搜狐
首页
|
今日头条
|
波兰
|
中国
|
国际
|
经济
|
港澳台
|
名人访谈
|
文化旅游
|
福建侨报
|
中俄专栏
|
视频
网址:
http://www.plhqzb.com
版权所有 2022-202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