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49座城市,59個劇場,251場……當地時間5月1日晚,深圳原創舞劇《詠春》在聖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的第3場演出落下帷幕。至此,深圳原創舞劇《詠春》在俄羅斯的6場演出圓滿收官,演出紀錄再次被刷新。
“Bravo!”“《詠春》,哈拉少!(俄語謝謝之意)”“再來一次!”“感謝你們帶來了如此美妙的藝術!”俄羅斯觀眾長時間的歡呼聲、掌聲與不舍交織在一起,如同一曲動人的交響樂。
從4月25日至5月1日,深圳原創舞劇《詠春》分別在俄羅斯莫斯科大劇院和聖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各演出3場,成為首部在俄羅斯“雙一流”藝術殿堂完成演出的中國原創舞劇。這兩座享有世界聲譽的劇院,因深圳原創舞劇《詠春》的到來而煥發出新的光彩,仿佛古老的舞臺被注入了新的靈魂。
2024—2025年是中俄文化年,2025年5月9日將迎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日,在這樣特殊的歷史時刻,深圳原創舞劇《詠春》圓滿完成了在俄羅斯大地上的藝術之旅。她帶來一場絢爛的文化盛宴,掀起了一股“中國文化熱”,讓中國文化的種子在俄羅斯的土地上生根發芽,綻放出絢麗的花朵。
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公使銜參贊、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主任封立濤盛讚深圳原創舞劇《詠春》創造了歷史,他說:“在中俄文化交流的長河中,這無疑是值得載入史冊的盛事。”
全俄藝術體操聯合會前主席伊琳娜·維納感歎道:“能與中國文化有如此深入的交流,我感到無比幸福。功夫,這一東方文化的瑰寶,大家雖不陌生,但《詠春》卻將它化作舞臺上的藝術傳奇,獨一無二。中國文化和俄羅斯文化,如同兩顆璀璨的明珠,交相輝映。願中俄友誼如松柏之長青,歲寒而不凋。”
從“文化名片”“城市名片”到“文旅名片”“外交名片”
深圳原創舞劇《詠春》是新時代深圳文藝“攀峰”之作。它不僅以其精湛的藝術水準和深厚的文化內涵,成為深圳文藝創作的標杆,更是這座城市文化自信與創新精神的生動體現。

自2023年12月首演以來,深圳原創舞劇《詠春》不僅在中國國內受到廣泛讚譽,更在國際舞臺上贏得了無數掌聲,成為深圳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載體。通過在海外的演出,《詠春》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文化的深厚底蘊和創新精神,增進了國際社會對中國文化的瞭解和喜愛。同時,該劇還推動了深圳作為“夢想之城、青春之城、科技之城”的國際形象傳播,是深圳當之無愧的“文化名片”與“城市名片”。
當地時間4月24日,“活力廣東 時尚灣區”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遊目的地推介會在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舉行。深圳原創舞劇《詠春》選段作為開場節目重磅亮相,為推介會揭幕。
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趙紅表示,廣東正攜手香港、澳門全面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遊目的地建設,期待與俄羅斯及國際夥伴共用機遇,聯合開發跨境精品旅遊線路,推動兩地遊客雙向奔赴。她還提到,將以“中俄文化年”為契機,推動粵劇、醒獅等嶺南文化與俄羅斯芭蕾、交響樂等藝術的跨界對話,促進兩地文化旅遊交流互鑒。融合了“詠春拳”“香雲紗”的深圳原創舞劇《詠春》作為一張鮮活的“廣東文旅”名片,被“委以重任”,肩負起向世界推介深圳文旅、廣東文旅的新使命。
同時,深圳原創舞劇《詠春》還受到中國外交界的密切關注。《詠春》多次海外巡演,均得到當地駐華使領館的大力支持。
中國駐新加坡共和國大使館臨時代辦朱憬稱,深圳原創舞劇《詠春》是一部講述平凡人追逐夢想的故事,具有非凡的感染力。中國駐英國大使鄭澤光表示,深圳
原創舞劇《詠春》有助於英國觀眾瞭解中國武術和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認識中國宣導的和平、包容、和諧價值觀念。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表示如果滿分是100分,他會給深圳原創舞劇《詠春》打110分。他認為,《詠春》為法國民眾深入瞭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打開了一扇窗戶,為兩國人民相知相親作出了積極貢獻。
此次深圳原創舞劇《詠春》“出海”俄羅斯,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公使銜參贊、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主任封立濤亦高度評價,認為《詠春》不僅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魅力,還創造了歷史,是中俄文化交流中值得載入史冊的盛事。
4月26日,深圳廣電旗下英文帳號Shenzhen Channel在海外社交平臺X發佈的深圳原創舞劇《詠春》在莫斯科大劇院首場演出視頻獲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官方帳號轉發點贊,吸引眾多海外網友關注。
“勤練習技不離身,養正氣戒濫紛爭,當處世態度溫文,扶弱小以武輔仁。”詠春拳祖訓在深圳原創舞劇《詠春》中被反復提及。從新加坡到英國、法國,再到此次的俄羅斯,《詠春》傳遞的“不爭輸贏 扶危濟困”“溫文爾雅 以德服人”“追光逐夢 步履不停”的精神正在成為大國外交的重要文化名片。
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以《中國舞劇<詠春>在俄羅斯成功上演》為題,刊發了中俄雙語報導。文章寫道:“該劇以創新的藝術手法將多種中華武術流派、香雲紗等中國非遺元素與舞蹈藝術有機融合,呈現出別具一格的中國文化盛宴。演員們用極高的藝術表現力和飽滿的感情詮釋了中國一代武術宗師葉問的傳奇人生,進一步增進了俄羅斯民眾對中國文化的瞭解和喜愛。演出結束後,現場觀眾報以熱烈掌聲。”
世界一流劇院與世界一流作品的“雙向奔赴”
深圳原創舞劇《詠春》的每一次“出海”,所選擇的劇院和場所皆是當地的文化地標。
2023年,深圳原創舞劇《詠春》登上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的舞臺,該中心是新加坡的國家表演藝術中心,也是該國最具標誌性和影響力的文化地標之一。
2024年,深圳原創舞劇《詠春》在英國倫敦沙德勒之井劇院連演9天12場。這座擁有300餘年歷史的劇院,在舞者心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被譽為舞蹈界的“聖殿”。
此次,深圳原創舞劇《詠春》在俄羅斯的6場演出,分別於兩座世界藝術殿堂——莫斯科大劇院和聖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各演3場,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

莫斯科大劇院是俄羅斯歷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劇院之一,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8世紀中葉,如今也是大多數俄羅斯人和遊客“人生必打卡清單”中的一站。
深圳原創舞劇《詠春》在莫斯科大劇院開啟俄羅斯演出,意義深遠。《詠春》俄羅斯演出經紀公司——吳氏策劃專案總監張曉蕊表示:“《詠春》是第一個由莫斯科大劇院邀請、在莫斯科大劇院演出的中國藝術團體,非常難得,值得驕傲。”
莫斯科大劇院的內部裝飾以19世紀的古典宮廷風格為主,整體色調以金色和深紅色為主,營造出一種莊重而奢華的氛圍。劇院天花板上繪有精美的壁畫,主題為“阿波羅和繆斯”,由藝術家阿列克謝·季托夫創作。大廳中央懸掛著一盞巨大的水晶花籃式吊燈,由13000多塊水晶和無數小燭臺組成,璀璨奪目。
劇院共有6層包廂。在莫斯科大劇院的3場演出中,俄羅斯觀眾們皆盛裝出行。男士身著西裝、襯衫,頭戴禮帽;女士則身穿長裙、大衣,“儀式感”拉滿。對俄羅斯人而言,走進劇院是一件莊嚴、肅穆的事,身著優雅考究的禮服表達了他們對藝術家們的欣賞與尊敬。
對俄羅斯觀眾而言,但凡莫斯科大劇院引進的藝術作品,一定是世界級的“優秀嚴選”。4月25日晚,俄羅斯伉儷葉蓮娜·施耐德和丈夫米哈伊爾·施耐德在莫斯科大劇院觀看了深圳原創舞劇《詠春》俄羅斯首演。葉蓮娜·施耐德稱讚《詠春》不愧是莫斯科大劇院“蓋章認證”的優質好劇。
莫斯科大學藝術系研一留學生肖藝穎、陳鈺購買了4月26日晚深圳原創舞劇《詠春》在莫斯科大劇院的演出門票。他們告訴記者,曾在江西大劇院看過“葉師傅”常宏基的演出,“但這次在莫斯科大劇院看《詠春》感受還是不一樣。這可是莫斯科大劇院呢!看到我們中國的舞劇在這裏這麼受歡迎,作為中國人,民族自豪感爆棚。”

位於聖彼得堡的馬林斯基劇院同樣是俄羅斯文化的重要象徵之一,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783年,當時葉卡捷琳娜大帝下令建造皇家歌劇和芭蕾舞劇院。劇院在俄羅斯乃至全球文化藝術領域中佔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是世界頂級的歌劇和芭蕾舞劇院之一。它不僅是俄羅斯文化的象徵,也是全球藝術的瑰寶。
4月30日,深圳原創舞劇《詠春》在馬林斯基劇院的首場演出結束後,聖彼得堡對外關係委員會副主席馬米舍夫來到後臺,與深圳原創舞劇《詠春》的演員們親切交流互動。他讚歎道:“《詠春》的高質量與馬林斯基劇院的殿堂級地位相得益彰。” 他同時表示,雖未曾到過深圳,但通過這部作品,他感受到深圳是一座文化氛圍濃郁、底蘊深厚的城市,與聖彼得堡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俄羅斯國家音樂博物館國際部負責人葉卡特琳娜·法蒂耶娃說:“能在莫斯科大劇院和聖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演出,充分說明了《詠春》的藝術地位。這兩座劇院是俄羅斯最高藝術殿堂。”
不僅如此,深圳原創舞劇《詠春》在這兩座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劇院演出,也帶來了不一樣的文化撞擊。俄國家杜馬體育委員會主席奧列格·馬特欽說:“《詠春》將中國文化與人類文明完美結合,為現場觀眾呈現了一場精彩絕倫的演出,為古老的莫斯科大劇院帶來了新的靈感,增添了新的光輝。我們生活在一個地球上,只有通過互學互鑒,才能讓世界更加豐富多彩。”馬米舍夫說:“我們見證了一部非常偉大的藝術作品在馬林斯基劇院上演。深圳歌劇舞劇院的舞者們年輕而富有朝氣,他們的表演非同凡響,這對聖彼得堡市的市民而言,是一份非常美妙的禮物。”
俄羅斯觀眾媒體深情共贊共祝中俄友誼之樹常青
2024-2025年是中俄文化年。
2025年5月9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日。當地時間4月29日晚,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式的首次彩排在莫斯科舉行。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受邀亮相莫斯科街頭。在此背景之下,深圳原創舞劇《詠春》在俄羅斯演出掀起的了中華文化熱”,意義非凡。
無論是在莫斯科大劇院,還是在馬林斯基劇院,俄羅斯觀眾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皆溢於言表,從一個側面彰顯了中俄兩國長期以來的睦鄰友好。
中國功夫在俄羅斯擁有眾多粉絲。俄羅斯推廣漢學協會會長萬山翠告訴記者,“功夫”在俄羅斯人心中是排名第一的中國文化符號。15歲的俄羅斯姑娘瓦倫蒂娜·維特爾是“青年龍”武術中心的學生,她學習詠春拳已經好幾年,非常喜歡這門武術。4月25日晚,她與武術中心團隊一起來到莫斯科大劇院觀看深圳原創舞劇《詠春》。她說:“詠春不僅在實戰中很美,作為一種藝術形式也很美,這臺舞劇把詠春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
俄羅斯觀眾戴安娜和她的媽媽娜塔莉婭在4月30日晚觀看了深圳原創舞劇《詠春》。她的媽媽是馬林斯基劇院的工作人員。戴安娜表示:“今天是我媽媽51歲的生日。我已經7、8年沒來馬林斯基劇院看演出了,我對芭蕾和歌劇有點‘免疫’。我想看一些新鮮的、不同的演出。在某種靈感的驅使下,我購買了《詠春》的門票,感覺不虛此行。上半場我就已經哭了三次。”戴安娜說。

此次深圳原創舞劇《詠春》在俄羅斯的演出,俄羅斯媒體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4月中上旬,《詠春》尚未抵達俄羅斯,俄羅斯媒體便紛紛聚焦,以圖文、音視頻等形式進行報導,為該劇在俄羅斯的演出“暖場”“預熱”。4月25日和26日,莫斯科大劇院的三場演出吸引了“莫斯科-24”電視臺、俄羅斯新聞社“今日俄羅斯”、《生意人報》《共青團真理報》《消息報》、全俄國家電視廣播公司等多家媒體的記者、攝影師及知名博主到場拍攝採訪。他們用鏡頭細緻捕捉舞臺上流動的東方美學,持續記錄這一中俄文化交流的動人瞬間。
時代通訊社稱,這是首次有中國原創舞蹈團登上俄羅斯兩大頂尖劇院的舞臺,也是紀念中俄建交75周年的重要文化活動。深圳原創舞劇《詠春》通過藝術與舞蹈搭建起連接中俄兩國人民心靈的橋樑。這部舞劇宛如來自嶺南的一顆文化種子,被播撒在俄羅斯肥沃的文化土壤中。它肩負著深圳向海外推廣中國文化的責任,預示著文明交流互鑒在新時代的繁榮發展。
當地時間4月28日,俄羅斯百萬級旅行博主古希娜·奧爾加·弗拉基米羅夫娜在多個社交媒體平臺發佈多條深圳原創舞劇《詠春》相關內容,向粉絲強烈推薦該劇在聖彼得堡場次的演出。她在視頻中盛讚:“功夫與舞蹈的完美融合,視覺效果太震撼了!”截至北京時間4月30日16時,相關視頻總播放量已達15.85萬次。
在馬林斯基劇院的三場演出同樣吸引了眾多俄媒到場。在聖彼得堡首演當天,塔斯社推出報導,稱“《詠春》不僅融合了精彩的打鬥場面和充滿活力的舞蹈編排,還融合了不同的時代背景,讓觀眾深入瞭解其深厚的文化遺產。” 4月30日,塔斯社發文稱:“此次演出不僅是中俄文化交流的重要活動,也是兩國在2025年互辦文化年的重要組成部分。《詠春》的上演將進一步加深中俄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瞭解和友誼。”
俄羅斯新聞世界報點贊《詠春》是一部獨特的藝術作品,稱“絢麗的舞蹈編排與武術技巧相結合,創造出獨特的視覺效果”。
全俄國家電視廣播公司(VGTRK)的節目指出,舞劇《詠春》作為中俄文化交流年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雙線敘事展現葉問的傳奇故事與文化傳承,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與藝術魅力,受到俄羅斯觀眾的廣泛好評。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原創舞劇《詠春》的主創團隊還受邀參加了《早安聖彼得堡》節目的直播採訪、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新聞電臺和俄羅斯Metro FM電臺直播採訪。
深圳原創舞劇《詠春》在俄羅斯的演出,不僅是一場藝術盛宴,更是一次心靈的對話。它以獨特的藝術形式,展現了中國文化的深厚底蘊與創新精神,也讓俄羅斯觀眾感受到了來自遠方的溫暖與力量。她不僅觸動了俄羅斯觀眾的心靈,更在中俄兩國人民之間架起了一座文化的橋樑。
在中俄文化年的背景下,深圳原創舞劇《詠春》的演出不僅是兩國文化交流的生動實踐,更是中俄友誼的象徵,它如同一顆璀璨的文化明珠照亮了兩國人民的心靈,讓中俄友誼之樹在新時代的春風中愈發枝繁葉茂,常青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