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當地時間4月25日夜晚,深圳原創舞劇《詠春》在俄羅斯觀衆的期待與矚目中登陸莫斯科大劇院,正式開啓蛇年海外演出首秀。該劇以獨特的藝術形式讓俄羅斯觀衆感受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現代活力,演出現場掌聲雷動,當地名流贊譽有加。
當晚,深圳原創舞劇《詠春》全體演員用精湛細膩的表演、豐沛真摯的情感、酣暢淋漓的動作和完美的配合征服了全場。掌聲、歡呼聲、喝彩聲,從演出落幕、“詠春”二字定格于大幕之上時起,一直延續至演員們多次謝幕完畢,持續了近20分鍾。觀衆們情緒激動,熱情高漲,謝幕時,全場觀衆集體起立,觀衆席一片沸騰。莫斯科大劇院演出大廳共有6層包廂,從1層至6層,觀衆們站立鼓掌,掌聲如雷,場面壯觀。
深圳原創舞劇《詠春》講述的是一個發生在電影拍攝片場的故事:“戲外”:深圳《詠春》劇組在拍攝葉問的故事;“戲内”:葉問赴香港打拼創業弘揚詠春武學之道。舞劇中,戲内外兩個故事并行展現、無縫切換,兩個場景在舞台上旋轉交替。雖然劇名爲《詠春》,該劇講的卻不僅僅是英雄葉問的故事,而是同時在“戲外”塑造了以燈光師大春爲代表的一群“追光”的平凡人。
俄羅斯推廣漢學協會會長萬山翠對深圳原創舞劇《詠春》的劇情大加贊賞,她認爲,《詠春》是藝術的而非娛樂的,“不僅有門派對戰的精彩表演,更有深刻的思想主題表達,讓觀衆看完之後,有思考、有回味。真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
名流紛至沓來!齊齊點贊
當晚的演出,1600餘個座席全部售罄。
俄羅斯政界、文體界名流亦紛至沓來。俄國家杜馬體育委員會主席奧列格·馬特欽、俄國家杜馬文化委員會主席奧加·卡紮科娃、全俄藝術體操聯合會前主席伊琳娜·維納等皆對深圳原創舞劇《詠春》贊不絕口。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官員、大使夫人高岩亦到場觀看了演出。
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公使銜參贊、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主任封立濤盛贊深圳原創舞劇《詠春》“創造了曆史。在中俄文化交流中,這一定是值得載入史冊的盛事!”
俄國家杜馬文化委員會主席奧加·卡紮科娃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連用多個“bravo”(意爲“精彩”)來表達她的激動之情。
演出結束後,中國駐俄羅斯大使夫人高岩,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公使銜參贊、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主任封立濤,攜俄國家杜馬體育委員會主席奧列格·馬特欽和全俄藝術體操聯合會前主席伊琳娜·維納來到後台,與深圳原創舞劇《詠春》全體演員交流。中國駐俄羅斯大使夫人高岩稱贊深圳原創舞劇《詠春》演出“高質量”。
奧列格·馬特欽是中國的“老朋友”。他回憶起當初在北京學習的日子,表示自己與中國的緣分已經持續了三十餘年。看完深圳原創舞劇《詠春》,他興奮不已,他說:“深圳原創舞劇《詠春》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人類文明結合在一起,爲現場觀衆呈現了一場精彩的演出,爲古老的莫斯科大劇院帶來了新的靈感,增添了新的光輝。”
全俄藝術體操聯合會前主席伊琳娜·維納感歎:“今天能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深入交流,我感到非常幸福。功夫大家都很熟悉,但能把功夫作爲一種藝術呈現在舞台上,除了你們還沒有别人能做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俄羅斯文化都是非常棒的文化,祝願中俄友誼萬古長青!”
觀衆争相打卡!
深圳原創舞劇《詠春》讓兩國人民的心靈在舞台上緊緊相連
莫斯科大劇院是俄羅斯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劇院之一,其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紀中葉。對俄羅斯人來說,莫斯科大劇院是一個“朝聖”的地方,也是大多數俄羅斯人、來俄羅斯的遊客“人生必打卡清單”中的一站。深圳原創舞劇《詠春》在莫斯科大劇院開啓俄羅斯演出,意義深遠。深圳原創舞劇《詠春》俄羅斯演出經紀公司——吳氏策劃項目總監張曉蕊表示:“深圳原創舞劇《詠春》是第一支由莫斯科大劇院邀請、在莫斯科大劇院演出的中國藝術團體,非常難得,值得驕傲。”
當晚,俄羅斯觀衆盛裝前來觀演。男士身着西裝、襯衫,頭戴禮帽;女士則身穿長裙、大衣,“儀式感”拉滿。對于俄羅斯人而言,走進劇院是一件莊嚴、肅穆的事,身着優雅考究的禮服表達了他們對藝術家們的欣賞與尊敬。劇院内還專設存衣處、茶歇區,便于觀衆換鞋、換裝,随時整理儀容儀表。
在劇院休息區,觀衆們争相在深圳原創舞劇《詠春》背景闆前拍照打卡留念,購買周邊産品。中國功夫在俄羅斯擁有衆多粉絲。15歲的俄羅斯姑娘瓦倫蒂娜·維特爾是“青年龍”武術中心的學生,她學習詠春拳已經好幾年,非常喜歡這門武術。她說:“今天我們和我們俱樂部的負責人——武術學校的團隊一起過來了。我熱衷于這種武術(詠春)。詠春不僅在實戰中很美,作爲一種藝術形式也很美。我期待從中看到自己在這門武術中發展的新方向。”瓦倫蒂娜·維特爾還現場爲記者展示了一段詠春拳表演。
南方科技大學科學與藝術融創中心主任、教授畢寶儀也來到莫斯科大劇院觀看了演出。她說,這是她第六次觀看深圳原創舞劇《詠春》。“深圳原創舞劇《詠春》在莫斯科大劇院演出,首演門票全部售罄,我感到非常自豪。”
深圳原創舞劇《詠春》在莫斯科大劇院的成功首演,不僅是深圳原創藝術的一次輝煌展示,更是中俄文化交流的一次突破。它以獨特的藝術魅力跨越語言和文化的障礙,讓兩國人民的心靈在舞台上緊緊相連,爲中俄文化年的精彩篇章,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