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网站首页
波兰
中国
国际
经济
港澳台
名人访谈
文化旅游
福建侨报
中俄专栏
视频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福建侨报
>>
查看详情
福建侨报
海外华裔青少年走进福建莆田后黄村开启“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
来源:
环球周报
日期:
2025-07-18 16:17:41
点击:
7098
属于:
福建侨报
华通社福建莆田电
(记者
黄旭
林金满)
7
月
17
日,
来自法国、西班牙、巴西的近
40
位海外莆田籍华裔青少年,走进福建莆田市荔城区后黄南洋风情村,在百年侨厝与非遗技艺中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寻根之旅。
古厝里的南洋记忆,侨乡建筑见证岁月变迁
。后黄村现存
40
余处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古建筑,其中南洋风格侨厝尤为瞩目,这座被誉为“南洋风情,梦里老家”的中国传统村落,通过建筑、技艺与美食的交融,让海外新生代深切感受家乡的历史温度与文化魅力。
营员们漫步青石板路,探访百年碉楼、三山妇产医院(现为民国往事博物馆)等标志性建筑,聆听“四目井”作为游子乡愁地标的故事
。来自法国的营员陈雨欣参观后感叹道
:
“这些红砖墙、燕尾脊的古厝,既保留了莆阳传统建筑的韵味,又融入了南洋雕花、百叶窗等元素,仿佛能看见先辈们下南洋打拼的身影。”
在后黄碉楼前,荔城区后黄社区党支部书记许丽丽介绍,村里通过“修旧如旧”的流转机制,将闲置侨厝改造为特色展馆和共富工坊,既保护了文化遗产,又带动了村民增收。“每一栋侨厝都是一部家族史,也是连接海外侨胞与家乡的情感纽带。”
指尖上的非遗密码,扎染与红团的文化传承。
在共富工坊的扎染体验区,营员们跟随非遗传承人学习传统扎染技艺。从布料折叠、线绳捆扎到浸染晾晒,蓝白相间的图案在布面渐次晕染,如同打开一场“色彩盲盒”。
16
岁的西班牙营员林浩宇展示自己的作品时说
:
“我设计了海浪和帆船的图案,象征着祖辈漂洋过海的勇气。”后黄旅游景区管理公司总经理林金满表示:扎染工坊与古厝结合,让静态的建筑“活”化为动态的文化课堂。
随后,营员们在红团工坊体验了莆田人节庆必备的民俗小吃制作。
68
岁的非遗传承人林秀莺手把手教孩子们揉糯米团、包豆沙馅、印福字模具,蒸笼里渐渐升起的热气中,象征团圆吉祥的红团成型。“红团不仅是食物,更是家乡记忆的味道。”来自巴西的李诗涵捧着刚出锅的红团说,“我要把制作过程拍下来,回去教弟弟妹妹。”
共富工坊的文旅密码,非遗活化与乡村振兴
。后黄村通过“非遗
+
古厝
+
研学”模式,将传统村落转化为文化体验空间。除扎染、红团外,工坊还引入扁食、陶艺等非遗项目,形成“一户一工坊、一厝一体验”的特色业态。通过流转村民闲置房产,邀请传承人驻点教学,既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文化,又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相关乡村振兴发展工作,给营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莆田市侨联主席郭立红表示,此次活动将夏令营的文化传承与后黄村的文旅实践深度结合,“希望营员们在触摸侨乡肌理、体验非遗技艺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根’的含义,成为莆仙文化的海外传播者。”
据了解,这次寻根之旅的夏令营,后续还将安排湄洲岛妈祖文化、南少林寺武术等参访研学课程。
责任编辑
莫家富
上一福建侨报:
金秋茶香漫屏山 两岸茶缘续新篇
下一福建侨报:
碧水丹山画卷携手共创促发展
友情链接
中国网
中国日报
中国政府网
腾讯新闻
中国新闻网
搜狗
新浪
百度
好搜
搜狐
首页
|
今日头条
|
波兰
|
中国
|
国际
|
经济
|
港澳台
|
名人访谈
|
文化旅游
|
福建侨报
|
中俄专栏
|
视频
网址:
http://www.plhqzb.com
版权所有 2022-202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