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数据概览:外贸与产能双轮驱动
2025年前8个月,福建省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2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7734.7亿元,进口4772.3亿元,在复杂外部环境中实现韧性增长。产能建设方面,全省155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4.3万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7150亿元,能源与先进制造领域成为扩产核心引擎,为出海提供坚实供给支撑。
二、产能发展:新兴产业领跑,传统产业升级
(一)新兴产业构筑产能高地
1. 绿色能源产能爆发:海上风电、光伏、核电等71个能源项目占据全省能源投资主导地位,长乐外海区风电场获批建设,总投资66亿元,装机后年发绿电29亿度,年减碳145万吨。目前全省清洁能源装机已突破1500万千瓦,目标2030年达到2000万千瓦。
2. 先进制造集群崛起:锂电产业持续扩产,宁德时代四期、五期基地加速建设,钠离子动力电池组实现全国首次出海;电子信息领域,厦门天马第8.6代OLED面板线带动形成完整平板显示产业园,前8个月平板显示模组出口150.1亿元,增长14.7%。
3. 高端装备产能突破:船舶制造领域实现技术升级,东南造船建造的18500DWT油化船采用甲醇双燃料预留设计,满足国际海事组织TIER III排放标准,前8个月船舶出口131.8亿元,同比增长42.4%。
(二)传统产业产能提质增效
1. 轻工制造智能化转型:泉州鹏泰服饰通过全流程智能化改造,实现从创意到海外交付仅需7天;巨龙电机布局自动化生产线后,单位生产效率提升40%,产品进驻全球百余个国家和地区。
2. 基础工业产能升级:万华化学在福清投建80万吨PVC及108万吨苯胺项目,三爱富在邵武打造氟化工产业基地;钢铁与建材产能精准对接海外需求,2024年前11个月福建对沙特钢材出口增速达42%,晋江建材产业集群借沙特住房建设计划扩大出口份额。
三、闽商出海:结构优化,市场多元
(一)出口结构:高技术产品成增长主力
前8个月,福建省机电产品出口3590.4亿元,占出口总值的46.4%,其中五大品类表现突出:
- 电线及电缆:出口94.7亿元,增长88.9%
- 汽车:出口135.3亿元,增长55.9%
- 锂离子蓄电池:出口872.3亿元,增长19%
- 船舶:出口131.8亿元,增长42.4%
- 平板显示模组:出口150.1亿元,增长14.7%
五大品类合计拉动机电产品出口增长3.6个百分点。
(二)市场布局:新兴市场与传统市场协同拓展
1. 核心贸易伙伴稳固:东盟仍为最大贸易伙伴,前8个月进出口2463.1亿元,占比19.7%;对欧盟进出口1746.5亿元,增长8.1%,其中出口首破千亿元大关,创历史同期新高。
2. 新兴市场加速渗透:对非洲地区进出口686.5亿元,增长16%;中东市场成为新增长点,福建企业在沙特建材、玻璃、木材加工等领域占据优势,150家落地沙特的中资企业中闽商占比达1/3。
3. 市场开拓模式创新:企业通过本土化运营打开市场,蜡笔小新食品针对东南亚开发巧克力制品,在北美主推功能性休闲食品,实现市场精准突破。

(三)出海支撑:政策与服务双向赋能
1. 政策护航通关便利:19部门联合出台24条举措支持AEO企业发展,全省335家AEO企业可享受最低查验率、优先通关等便利,福建时代星云获认证后新增海外客户20余家,订舱效率提升35%。
2. 平台搭建市场桥梁:省商务厅发布631场全球展会清单,提供参展全流程支持;搭建"外贸优品 内贸e行"专栏,对接淘天、京东等平台启动"外转内"专项行动,兼顾国内外市场协同发展。
四、发展特征与趋势
1. "产能升级+出海创新"深度联动:从传统劳动密集型出口转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能输出,宁德时代的零碳解决方案、木鸡郎智能的养殖机器人等技术型产品成为出海新名片。
2. "链主引领+集群出海"模式成型:中石化、宁德时代等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配套产能出海,形成船舶制造、锂电、建材等特色产业出海集群。
3. "政策托底+市场驱动"双向发力:AEO认证、展会支持等政策降低出海成本,企业主动布局新兴市场分散风险,民营经济成为出海主力,前8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达60.9%。
未来,随着福建清洁能源与先进制造产能的持续释放,以及全球市场布局的不断优化,闽商出海将进一步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的转型,为对外开放注入更强动能。
环球周报记者 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