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10月10日,首次落地东亚的第十一届世界自由区组织大会在海南海口盛大开幕。来自全球7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制定者、行业领袖与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自由区:通向全球繁荣、贸易和可持续创新的大门"这一核心主题,共同探讨全球自由贸易的未来发展路径。
本次大会不仅是一次国际会议,更是一个集经验交流、机遇发布和标准制定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全球经验的"交换站"
作为世界自由区组织的旗舰会议,本次大会汇集了全球顶尖的自贸区运营者。
世界自由区组织主席穆罕默德·阿扎鲁尼(Mohammed Alzarooni) 博士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全球经济格局正被新贸易动态和技术进步重塑,而自由区通过减少壁垒、提供监管激励,已成为创新与供应链的核心节点。
值得关注的是,他与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共同推动的"全球自由区研究院"在大会期间正式落地。该机构将为全球自贸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其研究方向与参会企业的创新实践紧密衔接。
巴塞罗那自由贸易区联盟、迪拜机场自由区等标杆代表也现场分享了运营经验。这为非洲、拉美等新兴自由区提供了宝贵的政策设计参考,也为参会的跨国企业与新兴市场对接搭建了桥梁。
海南机遇的"发布会"
海南自贸港即将在2025年12月18日实施的封关运作,是本次大会最核心的焦点议题。组委会借此机会向70国嘉宾详解了"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具体规则。同时,还同步推介了第六届消博会参展政策与重点园区合作机会,直接对接跨国企业的投资需求。
作为大会协办单位和顶级赞助商,
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海南控股) 携6大重点项目亮相。涵盖绿色低碳国际合作示范、机场航线网络建设、超大型旅游消费综合体等领域。其展示的无人机、特种玻璃等实物展品,直观呈现了海南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的产业基础。
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会长房爱卿 在主旨演讲中表示,中国正通过自贸试验区与自贸港建设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他强调,海南自贸港的实践将与RCEP等区域机制协同,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创造空间。
这一观点得到企业层面的积极响应:泰国侨企正大集团已在万宁布局咖啡文化园,计划依托海南封关后的政策优势,发挥国际供应链优势开展国际贸易,将海南咖啡推向全球市场;海南华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则提前落子琼海,投资15亿元建设电动车产业园,目标打造辐射东南亚的智能电动车产业新高地。
行业标准的"制定场"
大会的一大亮点是正式启动了"可持续自由区认证计划"。该计划将为全球自由区的绿色转型、数字化建设提供统一评价框架。海南在绿色能源方面的实践,有望被纳入标准案例,提升其在全球自贸领域的话语权。
现场推介的儋州洋浦绿色能源产业集群成为关注焦点:
申能集团与中
国大唐集团在此布局风电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实现海上风电关键设备本地研发制造;
远景能源规划建设中国沿海首个绿色氢基能源生产和运营中心,构建绿氢、绿氨、绿色甲醇一体化基地;
北京昆仑等企业的绿色甲醇项目也在加快推进,未来将满足洋浦国际航运枢纽的绿色燃料需求。
全球顶尖经济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主席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 也带来了前沿视角。他指出,海南凭借毗邻东南亚的地理优势,未来有望成为旅游、贸易和金融的重要枢纽。
这一判断与海南在跨境金融、数字贸易领域的企业布局形成呼应——多家机构正依托海南QFLP/QDLP试点政策和FT账户体系,搭建跨境投资平台,为区块链、科技企业提供政策试验场景。

随着封关运作进入倒计时,此次大会的召开恰逢其时。它向世界展示了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最新成果和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而申能、大唐、远景、正大等企业的前瞻布局,更让全球看到了海南自贸港在绿色能源、高端制造、跨境贸易等领域的广阔前景。来自70国的代表们通过深入交流,不仅分享了经验,也为未来的国际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环球周报记者 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