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虽重启通行,仍存多重变数,华商需审慎布局
2025-10-07 16:19:40
尽管波兰已于9月25日凌晨重新开放与白俄罗斯的边境口岸,中断11天的中欧班列主线已恢复通行,但“完全开放”的条件尚未成熟,潜藏的风险仍需在欧华商高度警惕。
从通行现状看,实际运转效率仍受制约。此前因波兰封关,累计有130多列中欧班列滞留在白俄罗斯境内,货值超数十亿欧元。即便口岸重启,大量积压列车需排队通关,部分列车的通行延误可能持续数周,且仅少数列车实现首日通行,整体运力恢复尚需时间。更值得注意的是,波兰在放行时明确保留了“若威胁再现可再次关闭口岸”的权利,且已向中方及运营企业提出优先分配货运舱位、收取额外安全检查费等要求,这既增加了运营成本,也为后续通行埋下不确定性隐患。
从长期风险来看,波兰的枢纽可靠性已受重创。此次封关本质是其借助地缘优势进行的政治投机,虽因中国替代通道激活、自身经济承压等因素被迫重启口岸,但这种“武器化”物流通道的行为,让其作为中欧班列关键枢纽的信誉大幅受损 。目前,中国已加速推进供应链多元化布局:全球首条中欧北极集装箱快航航线已于9月22日正式开通,单程仅需18天且绕开地缘敏感区;中欧班列南线货运量同比暴涨25倍,中亚“中间走廊”也在扩容测试 。市场运力正逐步向替代路线转移,波兰航线的份额可能持续萎缩。
对广大华商而言,需做好双重应对:一是短期密切跟踪波兰口岸的通关政策与收费标准变化,合理规划货物发运节奏,避免因再次停摆造成库存积压或交货延误;二是长期调整物流布局,积极对接北极航道、南线及中亚等替代路线,通过分散运输渠道降低单一枢纽依赖。在全球化供应链韧性重构的背景下,唯有保持审慎并主动适配通道变化,才能更好抵御地缘政治带来的经营风险。
记者: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