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头条
波兰
中国
国际
经济
港澳台
名人访谈
文化旅游
福建侨报
中俄专栏
视频
首页
>>
港澳台
>>
查看详情
血脉里的信仰 时代中的担当
2025-07-17 16:50:40
“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
”
,这简单却深刻的歌词,道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精神内核。
昨天(
16
日),东江纵队中国香港地区抗日游击队老战士新联谊会总会在香港屯门美基工业大厦召开的纪念抗战胜利座谈会,世界华文记者协会主席陈彪,东江纵队中国香港地区抗日游击队老战士新联谊会总会王彬会长、郭志彬副会长,香港宋庆龄基金会主席王玉华、执行主席李轩葆,中华盛世教育基金会会长(执行主席)朱纹纬、世界华文记者协会副秘书长胡结秋等嘉宾围绕“家”“国”的先后发言,再次让我们感受到家国情怀的永恒力量。这种力量,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今天的召唤。
家国同源:刻在血脉里的文明密码
中华文明最独特之处,在于将
"
家
"
与
"
国
"
视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从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的儒家理想,到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的民间信念,中国人始终相信:没有国家的安定,就没有小家的幸福;没有千万家的和睦,就没有民族的兴盛。
这种智慧,在历史长河中一次次得到验证。无论是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壮志,还是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担当,抑或是抗战时期东江纵队战士的浴血奋战,都证明了一个真理
----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家国同行:从历史到现实的担当
在近代中国的至暗时刻,正是无数普通人的家国情怀,撑起了民族的脊梁。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钱学森放弃优渥生活回国效力的选择,以及今天无数科研工作者、抗疫英雄的默默奉献,都在告诉我们:
爱国不是口号,而是行动;家国情怀不是过去时,而是进行时。
今天的中国,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科技创新到文化复兴,每一个进步的背后,都是亿万家庭的奋斗与坚守。数据显示,新时代青年对国家的认同感持续增强,他们用新的方式表达爱国之情---有的通过国潮文化传递自信,有的在科技领域突破
"
卡脖子
"
难题,有的在国际舞台讲述中国故事。
家国同梦:面向未来的传承
如何让家国情怀代代相传?关键在于让年轻一代真正理解:
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未来息息相关。
教育应当超越简单的说教,而是通过鲜活的故事、真实的体验,让青少年感受到
"
家国一体
"
的深刻含义。比如:
在历史教育中
,讲述普通人在大时代中的选择,让孩子明白英雄并非遥不可及。
在文化传承中
,通过家风家训、传统节日,让
"
家国
"
理念自然融入生活。
在社会实践中
,鼓励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社会调研,培养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家国同心,方能行稳致远
五千年的文明告诉我们:
有国,家才安稳;有家,国才温暖。
无论是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和平发展的今天,家国情怀始终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力量。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家国情怀的传承者---或许是在本职岗位上精益求精,或许是在国际交流中展现中国形象,或许是在家庭教育中培养下一代的担当。只要我们心怀家国,脚踏实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终将在我们手中变为现实。
责任编辑
莫家富
首页
一键拨号
联系我们
会员中心